谈到中国宏观经济,大家通常会从传统的“投资、消费、出口”入手,然而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这“三驾马车”是否还能全面解释中国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接受“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访谈时指出,要想真正把握中国宏观经济短期运行的规律和新的特征,必须对“三张资产负债表”进行深入剖析。

  此外,着眼于中长期发展,他还提出了“新三驾马车”。从这个视角出发,“中国不像很多国外人说的,在需求端处于转型的艰难期,甚至可能处于‘崩溃’的状态。恰恰相反,我们是处于持续升级和持续创新的前夜,甚至已经进入全面爆发的阶段。”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系列,是观察者网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联合推出的重磅访谈节目,邀请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从房地产、地方债、乡村振兴、金融强国、高质量发展等诸多领域前瞻并建言2024年中国经济,敬请关注。

  观察者网:以往谈中国宏观经济,大家通常会从传统的“三驾马车”入手。但是您提出,短期内要理解宏观经济变化,必须结合“三张资产负债表”,即政府、企业、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您认为2024年这“三张表”会有怎样的调整?这些调整会如何影响中国经济?

  刘元春: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是微观主体行为的结果,不足以反映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根本原因。要想真正把握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新的特征,必须对“三张资产负债表”进行深入剖析。

  2023年我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运行状况相对来说比较紧张,表现在政府负债端出现了明显扩张受阻的现象。地方政府负债端由于难以大规模举债,也就影响了大规模支出。因此,2023年政府支出总体规模较2022年没有明显扩张,原因就是政府负债端受到了很大约束。

  从去年底以来,特别是中央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中央对于如何进一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解决地方债务等问题,实施了一揽子化债方案。这些化债方案对于地方政府负债端有较好的支撑作用,从而改善地方政府的流动性,进一步支撑地方政府积极财政政策的定位。这是一个好消息。

  从资产端我们会看到,政府的资产支撑,一个是财政收入,特别是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第二个是基金类收入,主要来源于国有土地出让金。因此,政府的资产端主要得益于房地产市场,特别是土地市场的恢复,和国有企业整体的盈利状况,以及国有企业相应的股权价格的回升。

  目前看,房地产市场依然处于调整阶段,虽然这种调整已经开始进入缓和期,但是底部运行的状态依然非常明显。2023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不到5.8万亿(57996亿元),同比减少了13.2%。我认为,如果今年这一收入能够稳定在5.5万亿至5.8万亿的水平,就算成功。这对于地方政府的造血功能,对地方政府积极财政的回归具有很好的支撑。2024年上半年,土地市场可能依旧疲软,但由于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特别是对房地产市场四大方面的举措同步推出,对于整个房地产市场在下半年的稳定和土地市场企稳回升应该有支撑作用。

  今年,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恶化的状况将得到缓解,尤其是负债端。中央政府会加大财政赤字的力度,加大国债以及相应地方债的规模。中央政府的扩表对于整个积极财政政策以及积极财政政策的结构性优化,具有很好的效应。

  总体而言,政府资产负债表已经度过了最难的阶段,开始进入到修复、回升的过渡阶段,这个过渡阶段依然具有复杂性、艰巨性,但是它对积极财政政策的全面回归有很好的支撑效应。

  2024年1月22日,浙江民营新能源车企的工厂工人检查焊装的新能源车架,自2023年6月起,该公司的产品已出口至欧洲、中亚、东南亚、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图源:IC photo

  对企业负债表而言,2023年是一个分化之年。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在这一年是优化的过程:2023年,国有企业利润总额达46332.8亿元,同比增长7.4%。但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利润为负增长,资产负债表处于恶化的状态。

  一边是国有企业“凯歌高奏”,在很多行业进行布局,另一边却是民间投资负增长,民营企业的信心不足成为常态。

  针对民营企业信心不足的问题,国家已经进行了全面布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2024年第一件大事从去年的“稳增长”转变成今年的“稳预期”,从稳定预期的角度来启动大改革、技术进步以及深度的产业结构性调整。同时,又从扩内需的角度进一步布局。

  从改革、结构性调整到短期扩内需,这“三板斧”对于预期的调整会有很多提振。这些调整一定要让微观主体有获得感,特别是让民营企业要有明显的获得感。

  如果目前所布局的这些政策、改革在2024年能够全面扎实落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的改善会有较好进展。

  第二是周期逆转,主要来自于存货的周期逆转。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企业去库存的周期已经触底反弹,今年应该是一个明显的反转年。

  第三是利润反转。从单月利润来看,2023年第四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已经转正。利润转正对于提升企业信心是最颠扑不破的基础,企业没有盈利能力自然就没有信心。随着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利润同比增速的转正以及环比增速的改善,企业信心也会产生变化。

  此外,虽然很多企业的资产负债受到春节前动荡的冲击,但是大家要牢记一点,利空出尽是利好。当沪指跌破2800点,国家平准基金的入市,以及相应体制、机制改革的到位,对2024年整个资本市场的稳定是一个利好消息。

  综合上述状况,我们会看到2023年企业资产负债表分化的现象会有所收敛,资产负债表在政策、周期的因素影响下,会有很好的改善效应。不过也要知道,虽然我们走出了艰难期,但还没有到马上进入如火如荼繁荣期的阶段。

  2024年将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修复、调整、改善的过渡年。这就需要我们在政策上有更好的把握,更好的落地,改变过去雷声大雨点小,宏观好、微观感受度差的局面。

  这几年,虽然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家政策的支撑下有一定的增长,但由于房地产、资本市场的调整,再加上汇市受到的冲击,以及理财产品上一些破净事件的出现,居民的资产端受压特别大,从而导致居民在负债端也出现了收缩,进而导致居民的消费修复比预期要差。

  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在制定一揽子计划时就会考虑如何加速居民资产负债表的修复,如何进一步通过居民资产、收入的修复来提振消费,而不是像以往,就消费谈消费。

  第一,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还有一个过程。目前来看,一线房价的稳定和新房价格的稳定依然是最为核心的要素。同时“三大工程”如何能够持续有效地推进,这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也有很大的作用。2024年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对于居民资产负债表来说依然是关键之年,而这里面有不确定性。

  第二,金融市场的稳定问题。今年,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趋势大概率会得到全面逆转,这对于我国使用外汇的居民来说是利好消息。但是资本市场本身,理财产品的变化,依然存在着比较强烈的结构性效应,这是需要关注的。

  今年我国已明确扩消费是一个战略重点,而扩消费的一个战略支撑是收入提升。针对收入提升,目前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方案,如果有一些实招出来,对于中低收入阶层来说会是很好的消息。

  结合正面、负面的因素来看,2024年是居民资产负债表摆脱过去两年的恶化情况、进入缓冲和恢复的一年。在政策的加持下,将有利于我们信心和消费的提升。

  从“三张资产负债表”可能的变化来看,我认为,2024年的主题是“恢复”,但是它的运行过程、结构性的变化依然是非常复杂的。对于整个政策的实施有很大的挑战性,要求我们对于几大主体有相应的分类研究:

  对于政府主体,特别要加强对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研究,对一些中西部资产负债表极度恶化的区域,要有重点处置方案;对于企业主体,尤其是要对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传统行业、高新技术行业的资产负债表,有针对性的研究,不能笼而统之;居体也是一样,对低收入阶层、农民工阶层要有专门的抽样调查、抽样研究,这样才能使政策真正对这些边际人群、边际主体的资产负债表有所调整、改善,使他们有微观的获得感。只有这样,我国的宏观政策才能真正具有科学性。

  观察者网:把视角从短期转向中长期,您又提出了“新三驾马车”,即基础创新、产业升级和现代金融。您为什么认为这三方面是决定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的“新三驾马车”跑得怎么样?如何才能让它们更有动力?

  刘元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增长质量、增长速度和可持续性不是来自于消费,而是来自于它的供给端,特别是来自于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所提供的供给。

  纵观人类历史,很多问题都可以在发展中得到解决、得到缓解。而发展的核心是靠创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来提供新动能、新需求,从而为各个阶层之间的利益提供缓和空间。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在它最辉煌时,无一例外都是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上取得了最为前沿、最为突破的成绩。

  对于一个民族特性的概括,不能从短期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来看,也不能简单地从一些存量资产负债表来看,应该更多地从基础研发、产业升级和现代金融这“新三驾马车”来看,因为这三大要素是决定一个民族能否成功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从而实现供给端持续改善,为人类提供持续的能量、产品和服务的关键。

  认识中国需要一个梯度:从短期的消费、投资、出口到中期的资产负债表,再到中长期的基础研发、产业升级、现代金融,尤其是科创金融。通过这三个阶梯形成对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认识,这是科学分析的新范式。

  在中国结构转型和技术进步的关键期,很多人只看到我们在大国博弈、全球结构重构和我国进行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而没有看到在这个过程中支配整个民族发展的主要脉络。

  我们一定要看到中国在基础研发、产业升级、科创金融领域的发展。由于新型举国体制的改革,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确定,各大研发机构、企业以及各个层级的政府全方位地进行发动,我国在国际发文、国际专利,在一些基础设施研发以及创新的核心参数上突飞猛进,已经进入到世界最前沿的方阵中。

  同时,我们的产业升级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无论是我们目前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大量的汽车、轮船、精密仪器的生产,都已经证明中国是全世界制造的中心,我国正处在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能化生产的阶段。

  从市场化的金融体系、产业体系的支撑来看,我们不仅仅有 VC/PE这样的现代科创金融,同时还有大量的政府创新基金、产业基金进行全面支撑。美国所具有的科创金融元素中国都有,不仅如此,我们还有很多中国化的创新。

  因此,从这“新三驾马车”来看,中国不像很多国外人说的,在需求端处于转型的艰难期,甚至可能处于“崩溃”的状态。恰恰相反,我们是处于持续升级和持续创新的前夜,甚至已经进入全面爆发的阶段。

  这就要求我们从不同的范式、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经济有更为全面、更为科学的把。


贝博bb平台体育全站版
  • 电话咨询
  • 13993893881
  • 13915976388
  • 021-58594049